革命历史
您的位置:
你不知道的长征:湘江血战
来源:兴安湘江战役培训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26
浏览次数:0
很多人都知道抗战时候有句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而在广西兴安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讲的就是红军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
中共中央在突围转移时,是想把根据地从江西搬到湘西,博古等领导人显然没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在博古脑袋中,所谓战略转移,相当于搬家,大到印刷机,小到尿盆,统统要搬走,有些笨重的机器需要几十人抬,还要更多的人马前后保护。中央专门成立中央纵队负责搬家,第一梯队三千人,搬运各种机械设备。第二梯队六千人,负责搬运各种大大小小的箱子。如此以来,一万能征善战的精兵变成了无用的轿夫。
在这个庞大拖沓的中央纵队周围,林彪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左右前锋,负责开路;新组建的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负责两翼;红五军团殿后。这是什么节奏?送死的节奏。红军主力在根据地中都无法生存,离开根据地之后处境更为艰难却行动更为僵化缓慢,每天走二三十公里。所以彭德怀才说:“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个打仗的样子!”
如果不是国军内部有矛盾,红军很难逃出生天。
长征之初还算顺利,红军连续攻克国军三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不小的代价。
红军前进方向上的三道封锁线,并非同时构筑,而是随破随构。亲自指挥第五次“围剿”的蒋介石虽然有时判断失误,但他作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第一军军长,还是有一定的战术素养,对红军初期的行动方向判断也是准确的。
第一道封锁线在信丰河一线,红军的对手是粤军陈济棠部,当地构筑了很多碉堡。尽管党中央已经与粤军有借道的协议,但因消息不畅,红军仍然遭到粤军一些抗击,损失3700余人,折损一员猛将洪超。洪超18岁参加南昌起义,身经百战,时任红三军团先锋红四师师长,牺牲时年仅24岁。 通过第二和第三道封锁线,仍然战斗不断。战斗损失和掉队、落伍使红军分别减员9700余人和8600余人。虽经沿途的零星补充,红军到达湘江河畔第四道封锁线的时候,人数不到7万人。
湘江血战:
红军长征,历时一年,大小百战,惟湘江之战最为惨烈。红军从一九二七年建军,大小战争无数,惟湘江之战最为惨烈。
蒋介石的打算是让桂军在湘江边阻击红军,其他部队压迫红军由龙虎关进入广西。到时候广西兵力不足,难以应对红军,中央军顺势进入广西,顺便解决桂系。
这个计策一石二鸟。但桂军指挥官白崇禧号称小诸葛,跟蒋介石斗法多年,识破蒋介石的毒计,改变策略,对共军“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也就是让开正面,占领侧翼,让红军早日远离广西再作打算。
蒋介石见白崇禧猜中自己心思,满腔怒火给白崇禧发电报:“共匪势单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黔川通道,无异纵虎归山,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后患,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相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白崇禧没办法,只好从让桂军全线出击。恶战从二十八号开打。
论单兵作战能力,国军之中数桂军最强,与红军相当。因为桂军的来源和红军差不多,也是农民为主,军官也是逐级提升,相当有威信。在白崇禧精明的指挥下,桂军相当灵活多变。彭德怀、刘伯承、粟裕等红军将帅对桂军评价很高。
黄克诚大将,南征北战几十年,枪林弹雨,打过日军,打过国民党军,他认为最难打的敌军是谁呢?既不是日军精锐,也不是中央军,而是有名的杂牌军——广西兵。湘江血战时,黄克诚是红三军团第4师政委,奉命坚守界首,战斗中竟然两次动用政委最后决定权——这是他从来没有、以后也没有过的事。此外,他亲眼看见自己一个排集体被敌人缴械——这是他一辈子唯一的一次。
林彪和彭德怀的队伍虽然战斗力很强,那也是在运动战中。在湘江两岸,基本上动不了。因为他们动一动,湘江渡口就会失守,中央红军主力就会覆灭。一旦固守,红军最大的优势就丧失了。国军有飞机,还有重型武器,那就跟打固定靶差不多。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判断出红军是想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湘江是必经之地,蒋介石调动了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中央军8个师)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遗憾的是,中革军委在无线电侦知了严峻敌情之后,仍于11月25日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这样,红军便处于蒋、桂、湘等军队的联合夹击下,态势极端不利。
起初,红军并非无机可乘。桂军首领白崇禧通过飞机侦察发现,尾追于红军之后的中央军将原来的两日行程突然扩大为七日以上,便认定蒋介石是想让桂军与红军火拼以两败俱伤,中央军好乘机进入广西,于是下令桂军主力西调阻止红军进广西,在湘江北面让开一条缺口。红军先头部队迅速渡过湘江,至11月27日晚,控制了30公里长的湘江两岸。但中央和军委纵队行军速度缓慢,用4天才走了72公里,良机就这样白白丧失了。
十一月二十七号夜,林彪的红一军团抓住机会,迅速渡过湘江,控制界首和觉山铺之间三十多公里渡河点,并在渡河点由工兵架设浮桥,让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渡江。但中央纵队行动极慢,没有抓住机会。
从11月28日开始,在蒋介石严令下,湘军最先向守卫渡口的红军发起进攻。桂军也返身杀回发起侧击,中央军则在后面猛攻。红一、三军团为保卫湘江渡河点,在江边低矮的丘陵地带依托临时工事展开血战,在敌猛烈炮火和飞机轰炸下伤亡惨重。
11月29日,红一军团二师五团奉命坚守尖峰岭,最后红军战士与冲上来的湘军展开肉搏战,团政委易荡平负伤倒地,要求警卫员开枪打死自己,然后突围,见警卫员不肯,夺过枪来高喊:“快走,赶快突围!”然后照自己脑袋上就是一枪。红三军团四师十团处于界首战场的最前沿,他们要扼守的阵地是无险可守的开阔地,十团团长沈叙清身先士卒,牺牲了,听说消息军团长彭德怀马上冲出指挥所,当即任命四师参谋长杜中美为十团团长,在军团政委杨尚昆再三劝说下彭德怀不得已回到指挥所,谁知后面跟着进来的人就报告说,十团团长杜中美刚刚中弹牺牲了。
在红一军团二师五团阵地失守后,四团的阵地也被湘军三面包围,四团边打边撤,团政委杨成武负伤倒在地上,湘军高叫捉活的,想要赶来营救杨成武的红军士兵不断中弹倒地,杨成武急得高叫:“不要过来,不要过来。”结果是该团二营副营长黄古文(黄霖,开国少将)在战友火力的掩护下,一点点地慢慢爬过去,才将杨成武慢慢地拖回红军阵地。
血战两昼夜之后,红一军团损失很大,但只是开始。湘军绕到红一军团背后,两面夹击。林彪非常被动。危险之际,林彪和聂荣臻都拔出枪。
11月29日,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发电报给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请求各位大爷走快点吧,再晚就撑不住了。
注:11月29日,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联名致电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朱主席:我军如向城步前进,则必须经大埠头,此去大埠头,须经白沙铺或经咸水圩。由觉山铺到白沙铺只二十里,沿途为宽广起伏之树林,敌能展开大的兵力,颇易接近我们,我火力难以发扬,正面又太宽。如敌明日以优势兵力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一、二师明天继续抗敌。”
12月1日,由于阻击阵地官兵全部牺牲,湘军从红一军团一师、二师阵地师接合部冲入,直奔红一军团指挥部,差点儿将指挥部一锅端,为这事,红四团团长耿飚还差点儿被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就地正法。
而在中革军委实际负指挥责任的李德,只知笨拙地实行甬道掩护战。面对战场上的严重局面,军委虽雪片似的发出“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的文电,却不肯扔掉坛坛罐罐。这样既无法提高行军过江的速度,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指挥方案,只发出了一份内容空洞的“训词”,鼓动部队死守硬拼。幸亏广大指战员的英勇,才使大队免被敌拦腰截断。
注:12月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联名至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电报:“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敌人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好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命令全部实现.”
中央纵队走得很慢,但红军血流得很快。
最惨烈的是奉命殿后掩护的红五军团34师,1934年12月1日,完成掩护任务的34师已经陷入了敌军重重包围之中,师长陈树湘宣布突围,师政委程翠林、师参谋长王光道及绝大多数士兵牺牲,师长陈树湘重伤昏迷被俘,在敌人的担架上,他毅然从自己腹部伤口中掏出自己的肠子,咬断自杀。红34师硕果仅存的团级干部是100团团长韩伟,被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为开国中将。
经过五日五夜的血战,至12月1日傍晚,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并于12月3日向西进入桂北越城岭山区。至此,湘江战役以红军受到重创而结束。
湘江之战是彭德怀和林彪军事生涯中最憋屈的一战。两个最精锐的军团不停流血牺牲,却迟迟等不到中央纵队,所谓书生误事,体现得淋漓尽致。
湘江之战结果: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损失过半,殿后的红五军团只剩下一个师,红八军团只剩下一千人,红九军团只剩下三千人。红军总人数只剩下三万多,战损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前所未有,后所未有。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的硬仗、恶仗、败仗并没有少打。黎川、浒湾、大雄关、广昌等战斗,红军连遭败绩。尤其是著名的广昌保卫战,红军血战18天,伤亡5000余人,最终却未能守住广昌。但没有哪一仗像湘江这样惨烈。
如此情况下,不要说张闻天和王稼祥,就是博古本人脑袋里都有问号:马克思和列宁是不是太遥远了?刚愎自用的李德几近崩溃。
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有多大?
在长征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中统计:红一军团三个师19880人;红三军团三个师17805人;红五军团二个师12168人;红八军团二个师10922人;红九军团二个师11538人;军委纵队4893人;中央纵队9583人(内含一个新兵组成的教导师)。以上共计86789人。全军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十几发,轻机枪百余发。
通过前三道封锁线,红军共计损失22000人,但沿途有所补充。 12月5日突破湘江封锁线后,检点人员,约3.7万人,这是遵义会议前的一个统计。
指挥湘江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何键、白崇禧在讲话中均说,红军在此役中战死的连带打散的将近2万人。
作为主力的红一、三军团都折损近半,红五军团只剩一个师,而主要由长征前刚动员入伍的新兵组成的红八军团仅剩1000余人,红九军团剩3000余人。
湘江之战冠以“惨烈”之名,是指红军将士牺牲之壮烈。红军指战员在风景如画的湘江边上,度过了梦魇般的五日五夜。当时在红军部队中有这样一首歌谣来形容各系军阀的战斗力:“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凶如狼。”此时的“湘狼”和“广西猴子”,一反过去“坐山观虎斗”,暂时放弃了与中央军的矛盾,合力向红军发起进攻,其总兵力达15个师,约20多万人,更兼国民党军有飞机每日扫射轰炸。
守卫湘江河畔渡口的红军防御阵地,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双方的兵力被不断投入,然后被不断消耗,再不断投入,再不断被消耗。这种战术对于兵力和武器处于劣势的红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在渡口南面,红三军团抗击回头北上的桂系两个军,战况尤为惨烈。红五师师长李天佑看着部队伤亡过半,一面严令坚守,一面催促机关人员“走快点”。 在湘江渡口北面,红一、九军团主要抗击湘军进攻。红三师的团、营干部大部分牺牲或负伤,红四师在一天之内竟有两位团长阵亡。
担任全军后卫的红五军团与中央军追兵日夜激战,到达湘江边时渡口已被敌控制,军团部和红十三师只得另寻渡河点涉水而过。随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的参谋长刘伯承最后渡江时,看到路边倒下的大批红军遗体,四处散落的机器、装备,满江漂流的文件和苏维埃货币,不禁长长叹息。红三十四师和红六师第十八团被截断在湘江东岸,战至最后大部牺牲。
红五军团的红三十四师是后卫中的后卫,可谓殿军中的殿军。古往今来,担任后卫的部队可谓九死一生。而红34师要阻击十倍于己的优势装备白军,可谓十死无生。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在湘江以东阻击追兵,全师6000余人仅剩300余人,与主力红军失去了联系。陈树湘负伤被俘,敌人为他医治并准备诱降时,他拒食拒医,并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挖出自己的肠子,用力绞断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此后,敌人竟将他的头砍下来,在道县城门上示众三天。
解放后参加过湘江血战的韩伟将军一直想为红34师牺牲的战士争取烈士的身份。据韩将军的儿子韩京京回忆,他陪父亲见过一个民政部主管优抚工作的司长,人家很客气地说:“韩老,您要求给34师的6000官兵追认烈士,可是按照规定……”。韩伟一听拍着桌子站了起来,情绪激动地说:“34师都打光了啊,只剩下我一个团级以上的干部,我上哪去找证明人!”
韩伟,开国少将,时任100团团长。他是34师唯一幸存的团以上干部。
按照规定,总得知道牺牲的战士是谁吧,可是34师都打没了,名字根本不知道叫什么,更不用说追认烈士了。福建等多地政府后来寻访很久,找到了一些牺牲将士的名字,他们是:李马子生、俞兰保生、修马金子、朱春秀妹、赖老石头、陈三哩子、戴七子、李四古佬……。
据后人回忆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我们看看朱德以红军总司令部给林彪和彭德怀的命令吧:"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这是为命运而战。
湘江之战的影响:
长征是军史和党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当时的结果难以预测,可能是伟大的战略转移,浴火重生;也可能演变成凄凄惨惨的逃亡,像石达开那样;按照湘江惨败的那个情况,极有可能是后者。
湘江血战战斗之烈,牺牲之惨,是红军史上从未有过的。但是,红军没有失败,蒋介石消灭红军的目标并没有达到,红军突破了最重要的一条封锁线,折向湘桂边界的越城岭(老山界)山区。对此,蒋介石叹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而血的教训使红军对指挥错误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为人谦和如周恩来者,也坚决反对博古、李德指挥红军,这就为随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培训热线
0773-6228468
17376225699(王老师)
13878368260(庄老师)
关闭